一、老子的故乡在哪里?
老子的故乡一直存在着争议。“老子故里”的纷争已有十余个年头了。一个人的诞生地只能有一个,尽管这个人一生曾经到过许多地方。一说是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,另一说是位于安徽省涡阳县郑店村。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,两地相隔非常近,直线距离不过80公里。
老子涡阳说
九龙井:老子故里有两大独特景观,流星园和九龙井。据《正统道藏・犹龙传》和多种典籍记载,老子诞生时,“洵水”上空出现千古奇观,“万鹤翔空,飞龙吐水,以浴圣姿,龙出之处,因成九井”。
《七真祖师列仙传》描述甚详,言四大真人刘长生、王玉阳、谭长真和郝太古寻到太上老子降生处,“见有九井并环着一座八角亭,亭边有株李树,相传太上生于李树下;四人步入亭内,亭中间有座石碑记着降生之事。”在叙述了太上出生时“九龙吐水,沐浴其身,所浴处遂成九井”之后特别强调:“其地神异载于经史,历有考证,非无据也。”
上世纪90年代,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,考古人员果然在村内寻找到九口井。
老子鹿邑说
太清宫:现存明清时期遗址,该遗址现存有明、清或民国时期修建的太极殿、三圣母殿、娃娃殿等,其余建筑均为2004年后重建。
太清宫的历史,鹿邑的说法与涡阳的大体相同。鹿邑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。当时汉桓帝刘志尊老子李耳为道家鼻祖,在其诞生地建“老子庙”以进行祭祀。唐高祖李渊尊老子为李姓始祖,并以“老子庙”为家庙,亲赴鹿邑祭拜。唐玄宗李隆基两度拜谒“老子庙”,更其名为“太清宫”,他还将祭祀老子母亲的“李夫人祠”更名为“洞霄宫”。
扩展资料:
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一字或曰谥伯阳。春秋末期人,生卒年不详(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,当公元前570年),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,中国古代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。
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,《道德经》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。20世纪80年代,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,在世界文化名著中,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《圣经》,其次就是《道德经》。
在政治上,老子主张无为而治、不言之教。在权术上,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。在修身方面,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,讲究虚心实腹、不与人争的修持。
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。在道教中,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,并称之为“太上老君”。
参考资料1:百度百科-老子故里
参考资料2:百度百科-老子故里之争
二、武汉卖葫芦酒壶的地方
武昌区九龙井正街。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:武昌区宝葫芦工艺品店售卖葫芦酒壶,位于武昌区九龙井正街。武汉,简称“汉”,别称“江城”,是湖北省省会,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。
三、老子故里到底在那?
老子故里
老子(传说前600年左右―前470年左右),中国古代思想家。姓李名耳,字伯阳,诞生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。有人说又称老聃。在传说中,老子一生下来时,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,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。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。老子著有《道德经》,是道家学派的始祖。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,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,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。在道教中,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,被称为太上老君,尊为道祖。
太上老君故里涡阳。
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
鹿邑县,鹿邑人
中国道家思想的奠基人,伟大的哲学家老子的诞生地,“老子故里”的纷争已有十余个年头了。一个人的诞生地只能有一个,尽管这个人一生曾经到过许多地方。现在,老子故里有二种说法:一是河南鹿邑说,一是安徽涡阳说。且这二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,也都有学界人士的支持。
鹿邑确有许多纪念老子的历史故迹。在鹿邑太 清宫,有着一个巨大的《先天太后赞》碑,此碑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(公元1014年)为老子的母亲写的赞颂词。碑高3.5米,宽2米,厚0.67米。该碑树立于此,使得许多人都认定这里即是老子故里。安徽省涡阳县近年的考古发掘,也提出了一系列老子诞生地的证据,根据人文历史资料:老子生地必须有九龙井,老子生时有九龙自地下出为老子洗浴;老子诞生时天上正好有一颗流星落下;更重要的,老子生地是涡水与谷水会合之处,且“涡水处其阳”。现在在涡阳的老子太清宫,都具备了这些条件,有九龙井,有流星园,地处涡水与武家河(古谷水)交 汇处,涡水从太清宫的南面流过。这些老子生地的特 征都符合中国古代人文历史资料的记载。那末,哪一处是真正的老子故里呢?笔者化了几年功夫,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,认为老子故里非涡阳莫属。
首先,因为涡阳具备了构成老子故里的基本要素,那里有春秋时的九龙井,流星园,且地理位置符合“涡水处其阳”的历史记载。大凡唐宋以前的历史文献,都记载了这些基本要素。而鹿邑却不具备这些要素。资料颇多,简摘如下:《史记・老子传》唐张守节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。有老子宅及庙,庙中有九井尚存,在今亳州真源县也。”
唐代杜光庭(僖宗时人):“老君,诞生于亳,即今真源县九龙井太清宫是其地也。”(《全唐文》上海古籍出版社p.4301)
宋真宗《先天太后赞》:“感流星而受气,指仙李而(诞)生。”
汉代边韶《老子铭》:“老子,楚相县人也。相县虚荒,今属苦,故城犹在,在濑乡之东,涡水处其阳。”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:“谷水自北东人涡水,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……庙东院中有九井焉。”
这些基本要素在涡阳太清宫全部具备。
其次,《史记・老子传》说:“老子者,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。”苦县在历史上究属今之何地?据我考定,苦县并不曾归过鹿邑,苦县是今之鹿邑,那是《先天太后赞》碑立在鹿邑才产生的误认。汉苦县就是今之涡阳县境内的老子庙所在地区。鹿邑这个地名,是在隋代由武平这个地名改名而来的。《隋书・地理志》:“鹿邑,旧曰武平,开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改名焉。”此前叫武平,此后叫鹿邑,即使在《后汉书・郡国志》陈国九县中,也是有武平和苦县的,所以,苦县不是鹿邑。武平才是鹿邑。苦邑至魏,称谷阳县,《魏书・地形志》“谷阳,有苦城阳都坡老子庙……有武平城”,分明是二个地方。自隋以后,历代地理志都有鹿邑这个县治,直至今天。而苦县,则变换过较多的名称:汉一苦县;魏一一谷阳;隋――谷阳;唐――真源;宋――卫真。清代为涡阳县。
仔细阅读这6代地理志,鹿邑丝毫搭不上苦县和真源的边:汉苦县的历史地理沿革是很明确的。
鹿邑的历史地理沿革也是很明确的:
春秋――鸣鹿;后汉――陈国武平县;晋――梁国武平;东魏――陈留郡武平;隋――鹿邑;唐宋
――鹿邑;清――河南省鹿邑县。
这个汉苦县弄清了。那末老子故里也就弄清了。所以我认定:老于故里并不在鹿邑,而是在安徽涡阳。
第三,《先天太后赞》碑所立的地方,就一定是老子故里吗?
《先天太后赞》碑是宋真宗皇帝所立。这就要从《宋史》中去研究,虽然正史必定为皇帝避讳,但总会流露出蛛丝马迹来的:
《宋史>载:立《先天太后赞》碑是宋真宗皇帝委任大臣丁谓、陈彭年等人去搞的。宋真宗朝“五鬼”做这件事,免不了要捣鬼的:由于当时决定去毫州太清宫祀老子是大中祥符六年八月确定的,到大中祥符七年(公元1014年)正月去奉祀,时间紧迫,运输困难。这石碑巨大,从开封运到当时属于亳州的鹿邑东,且卫真地势低洼,再也无法运达老子故里卫真,就地立在了亳州鹿邑东;造成近代“老子故里”的纷 争。我找到了一些证据,《宋史》卷301《陈琰传》:宋仁宗朝,天圣五年.1027年,大臣陈琰上书劾丁谓:“乱常肆逆。将而必诛.阴怀奸恶,有杀无赦。丁谓因缘险佞,据窃公台 贿赂包且,盈余私室;威权清谒,行彼公朝,引巫师妖述,厌魅宫闱,易神寝龙岗,冀消王气。”陈琰对丁渭”乱常肆逆”,弄虚作假,移易老子“神寝龙岗”,破坏宋王朝的气数,直截了当地予以指责与揭发,对这种人应该”有杀无赦”。在宋代,老子是“太上老君”。是”神”,是没有疑义的。“神寝龙岗”,必指“老子故里”:老子故里有龙岗,今称之为龙山。今之龙山是不是“龙岗”呢?我们又在《隋书》卷三十《地理》找到证据:“临涣,后魏置涣郡,又别置丹城县,开皇元年丹城省,有嵇山,龙岗。”丹城,即今安徽省涡阳县境内丹城镇,嵇山今仍称嵇山,因嵇康而得名,嵇康墓穴今仍在;“龙岗”必是今涡阳老子庙东之龙山无疑。即使是在宋真宗朝,宋真宗天禧二年,派大臣盛度“奉敕”在涡阳太清宫树碑,这碑至元代尚在。说明宋真宗本人和大臣盛度等并未将老子生地搞错。元代翰林张起岩的《天静宫兴造碑》碑虽残缺,全文尚在,也确认了今安徽涡阳“天静宫”为老子“所出之地”(即诞生地)。那末,《先天太后赞》碑所立的地方,当时是属于亳州,(鹿邑与卫真当时均属亳州)亳州是老子故里,但是,真正的老子故里还要向亳州东南方向过去一百多里才对。这对于认真的人来讲,是错不得的,所以有陈琰,盛度,张起岩等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献。这给我们指明了,《先天太后赞》碑所立的地方,不一定是老子故里。当然,有关纪念老子的古迹,不仅鹿邑有,毫州有,全国各地都有。包括《先天太后赞》碑,不能说明什么。能说明老子故里的,首先是应该研究唐宋以前的人文历史地理材料才行。如前所述,与人文历史地理相符合的,也只有安徽涡阳的老子庙“中太清宫”。西太清宫在鹿邑,东太清宫在涡阳县东,都不相符。易经有言:“井,改邑不改井。井者,静也,邑乃可改,井不可移”。涡阳太清宫庙东院中春秋九井的出土,将老子故里的真面目告诉了我们。
由于《先天太后赞》碑的错置,又由于涡阳近代以来老子故里被水灾,战火的破坏,造成了中国近代许多历史地理问题的纷争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楚汉垓下之战。范文澜先生根据错置的“老子故里”,认定垓下在鹿邑县境;而另一些人根据“项王军壁垓下”认定“垓下”在灵壁。因为刘邦已经“屠城父,至垓下”,肯定已经占领了鹿邑。楚霸王哪能还在鹿邑?但是,离开灵壁却又甚远。范文澜的依据是“垓下”,“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,与老君庙相接”。(唐张守节《史记・正义》)我们现在弄清了唐代亳州真源县并不在鹿邑,而是今之安徽涡阳,那末,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中的“屠城父,至垓下”就顺理成章了。垓下,确实是“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,与老君庙相接”的地方,也即是今安徽涡阳龙山一带。又如,庄子多次说孔子及其他人“南之沛”拜访老子。鹿邑,不在沛。于是有些人说,老子在沛地也有居所。其实,老子故里今之涡阳在战国时期确属于沛,古代地广人稀,古代的“沛”是一个广大的地区,包括江苏西北部至安徽东北部。弄清了“老子故里”在涡阳,孔子“南之沛”也就迎刃而解了,我们不必为老子另找住处。“南之沛”也即是到今安徽涡阳老子故里。关于老子故里的研究,我写了一本书《老子与范蠡研究文集》文中有详细的考证与分析。今特简略地说一说我对“老子故里”的看法。